K1体育(中国榜样)-十年品牌值得信赖

“两路”精神 甘孜印记丨㊸新华社采访团走“两路” 聚焦甘孜州这些人、这些事!

作者:小编 日期:2025-01-22 23:48:56 点击数: 

  

“两路”精神 甘孜印记丨㊸新华社采访团走“两路” 聚焦甘孜州这些人、这些事!

  2024年是川藏、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,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就“两路”建成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、明确提出弘扬“两路”精神10周年。穿越世界屋脊的两条公路,宛如洁白的哈达,将雪域高原和祖国大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。

  70年前,绵延4360公里的川藏、青藏公路穿越历史和未来,同时通车拉萨。11万藏汉筑路军民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,跨怒江天险,攀横断山脉,渡通天激浪,越巍峨昆仑,创造了世界公路建筑史上的不朽奇迹。

  70年来,“两路”已然由交通物流大动脉,发展成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大走廊、文化交流大走廊和民族融合大走廊。

  10月28日,新华社川藏公路调研小组走进甘孜,分赴川藏317线线看甘孜巨变,用镜头和笔触聚焦甘孜发展,深入高山牧场、产业园区、特色小镇、科研一线、考古现场,以媒体视角生动展现一代代甘孜儿女顽强拼搏、切身传承“两路”精神和甘孜州70年来在经济、文化、旅游、医疗、教育等方面的巨大变迁和发展。

  沿着G318国道一路前行,新华社川藏公路调研小分队来到甘孜州理塘县。在这里,通过前沿农业科技的引入,绿色有机农产品在极地高原生根结果,并成功打入北京、成都等地的高端市场,为高原群众致富添上科技的翅膀。

  理塘县平均海拔超过4100米,素有“世界高城”“天空之城”之称,这里地势平坦、河流纵横、光照充足。但由于地处高原,这里的年平均温度仅3℃,不利于蔬果作物生长,当地人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认为理塘种不出蔬菜瓜果。

  而当记者来到理塘县甲洼镇的理塘现代农业园区,却看到了一番“出乎意料”的景象:蔬菜大棚中,各色小番茄可以做到全年上市,奶油草莓能在夏季反季节供应,翠绿的黄瓜、金黄的蜜瓜等10多种果蔬挂满枝头,木耳、香菇等食用菌实现规模化种植加工。

  “我们采用了抗紫外线的大棚塑料薄膜,避免高强度日照加速薄膜老化”“普通大棚亩产1.2万斤的小番茄,在无土栽培大棚,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我们把产量控制到6千斤,达到最佳投入产出比”“通过冷链技术和川藏线个小时后就可以出现在成都的高端超市”……在科技力量推动下,农庄实现了丰收,2023产果蔬约300吨、产值600余万元。

  紧邻玛吉阿米花园农庄,理塘县五粮液香菇基地的大棚中,一簇簇香菇从菌床中钻出,工人们有序分工,有的给菌棒注水,有的采摘香菇,有的剪菇脚。

  基地工作人员黄杰介绍,基地建有菌种培养室、菌包生产车间、养菌棚、出菇棚、烘干房、冷藏库、废弃物回收加工中心等设备设施,实现了全部产品本地生产与加工。

  “因为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,我们的食用菌不施营养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,70%以上的香菇是花菇,年产干品香菇8到10万斤,产品销售到了北京、成都、粤港澳等地。”黄杰告诉记者,该基地种植的香菇取得了绿色、有机产品认证,2023年基地辐射带动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。

  传统农业种养模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转变,从分散经营向集约规模化经营转变,从产业安民向产业富民转变,高原群众是最大受益方。“通过‘园、企、村’联合发展,园区建立起了联农带农利益共享机制,带动全县7个乡镇24个村1.42万人受益,人均增收1695元。”甲洼镇镇长降央曲批说。

  德格印经院始建于1729年,是我国藏族聚居区三大印经院之一,被誉为“雪山下的藏族文化宝库”。该院的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复杂、分工精细、管控严格,在人类雕版印刷史上占有独特地位。目前,全院完整保存雕版档案32万余块,包括古印版和画版,主要雕刻于18至20世纪中旬,囊括了十一世纪以来的各类重要藏文经典文献,内容涵盖佛学经典、天文历算、诗歌音韵、语言文字、历史传记、医学工巧等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。2024年5月,“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”档案文献成功入选《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》。

 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的金马草原上,活跃着一支特殊的足球队——红星女子足球队。该球队是甘孜州首支系统受训的小学女子足球队,经过四年的发展,球队已由成立之初的十几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130人。

  ↑10月30日,红星女子足球队教练白马泽仁、刘虹、曾兵(后排从左至右)与部分队员合影留念。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

  ↑10月30日,红星女子足球队队员央拥措(右二)在代表自己班级取得学校足球赛胜利后和同学一起庆祝。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
  2020年,色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组建“红星女子足球队”,寓意“红色精神永远不忘,革命薪火代代相传”。组建初期,球队面临着基础薄弱、训练条件有限等困难,在成都市温江区的定点帮扶以及社会爱心力量的支持下,校园里昔日的草地变身为标准化足球场,队员有了专业的训练服、球鞋和训练器材。小“卓玛”们怀揣着对足球的热爱,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,球队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。

  ↑10月30日,红星女子足球队队员秋忠(上)在数学课上回答问题。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
  ↑10月30日,红星女子足球队队员仁青吉在训练中。K1体育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
  ↑10月30日,红星女子足球队队员与男队员在校园足球班级联赛中同场竞技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

  参加各类公益赛、交流赛和成都足球夏令营等活动。在2024年甘孜州第六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,红星女子足球队夺得小学女子组冠军,凭借着在足球教育上取得的成果,学校被杭州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授为“亚运足球梦想学校”。

  ↑10月30日,红星女子足球队队员达瓦卓玛(右一)在校园足球班级联赛中射门。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
  ↑10月30日,红星女子足球队队员在操场上训练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
  ↑10月30日,红星女子足球队队员在训练间隙休息。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

  10月30日,红星女子足球队队员在训练结束后拉伸。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
移动商城

移动商城

抖音店铺二维码

抖音店铺二维码

快手店铺二维码

快手店铺二维码

手机:159-3318-8698

邮箱:148120735@qq.com

地址: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南午村镇东北角

Copyright © 2025 K1体育集团 版权所有